形态描述
盘直径12~14mm,腕长约为盘直径的6倍。盘稍呈圆形,但有深的辐凹,故表现为5叶状。盘背面盖有的大小不同的鳞片。鳞片粗糙,表面有穿孔,作覆瓦状排列。6个初级板明显可别,盘周围鳞片较小,间辐部鳞片较大。多数鳞片生有细长的锥形小棘,长0.8~1.0mm。
辐盾狭长,长为宽的3倍,完全相连或被3个狭小鳞片所分隔。腹面间腕部盖小的覆瓦状鳞片,鳞片生有和背面相同的小棘。生殖裂口狭而明显。
背腕板开始为菱形,长稍大于宽,很快便变为四角形,宽稍大于长,外缘凸出,彼此相接。第一腹腕板稍呈三角形,长大于宽。以后的腹腕板五角形,宽稍大于长,外缘增宽,中央有突出叶。
口盾菱形,宽大于长,外角常突出一个小的圆叶。侧口板中等大,长为宽的3倍,彼此在内相连,向下伸出一个分枝把口盾和第一侧腕板分开。侧口板各具3个圆锥形粗壮的空心口棘。颚顶有3个相似的齿下口棘。每个口裂有2个口触手鳞,位于较高水平。
辐盾狭长,长为宽的3倍,完全相连或被3个狭小鳞片所分隔。腹面间腕部盖小的覆瓦状鳞片,鳞片生有和背面相同的小棘。生殖裂口狭而明显。
背腕板开始为菱形,长稍大于宽,很快便变为四角形,宽稍大于长,外缘凸出,彼此相接。第一腹腕板稍呈三角形,长大于宽。以后的腹腕板五角形,宽稍大于长,外缘增宽,中央有突出叶。
口盾菱形,宽大于长,外角常突出一个小的圆叶。侧口板中等大,长为宽的3倍,彼此在内相连,向下伸出一个分枝把口盾和第一侧腕板分开。侧口板各具3个圆锥形粗壮的空心口棘。颚顶有3个相似的齿下口棘。每个口裂有2个口触手鳞,位于较高水平。
大小
生境信息
海拔范围
分类讨论
讨论 本种和大西洋的褐绿沼蛇尾Amphilimna olivacea(Lyman)十分近似,但腕棘显然较多,有12~13个,而褐绿沼蛇尾却只有6~7个腕棘。
标本信息
观察标本 239个,海南西南到香港以南的许多站(17°N,108°30’E~21°45’N, 115°30’E),但不见于北部湾。
模式标本产地 海南以东(20°N,112°E),水深92m。
模式标本产地 海南以东(20°N,112°E),水深92m。